陕西中医药大学

报刊:《陕西中医药大学报》

版面新闻

  • 春之华

    摘要:春之华 祖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梦在何处找寻? 漫步于四月的校园, 桃红柳绿, 繁花似锦。 走吧! 向更多彩处漫溯。 绯红的樱花瓣, 是调皮的孩童, 游在微风里; 浮在涟漪上; 躺在阳光下, 凝听青春的朗读声, 享受春的气息。 在池畔, 温润的风轻抚新柳。 柔软的柳梢是天使的新羽, 拂出波光下的荡漾, 映照书本上的文字。 药园的白牡丹, 宛如羞涩的小姑娘, 在和煦的风中悄悄招手。 清香的花瓣, 含蓄的花蕊, 吐露着纯净的芬芳。 拮取这芬芳, 揉进一张张书页。 蓁蓁的油菜花, 浸润在金色的阳光下; 晖映出最亮的梦想。 梦想之下, 是蜜蜂勤恳的身影。 梦想啊! 是春天的校园; 是年轻的声音; 是青春的畅想, 畅想着祖国, 畅想着未来, 未来的中国, 中国的梦想。 注:本文为《校报》记者团“我和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学校”主题征文一等奖作品。

  • 老骥伏枥夕阳梦,不忘初心写丹青

    摘要:老骥伏枥夕阳梦,不忘初心写丹青 人常说,“人近五十不学艺”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它反映出了人到中年以后学术基本成熟就位,再想学习别的专业或新的技艺,大多是力不从心,或因手足笨拙,思维老化而很难接受新的知识,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即使学点新的知识,成绩不够理想而大多放弃,这是常理也是事实。目前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社会,截止 2015 年,60 岁以上的老年人达 2.4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17.3%,如何能使这些老同志提高生活质量,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离退休工作处在 2015 年 4 月成立了书画摄影协会,将热爱书画的老职工聚集在一起,集体定时开展书法活动,他们年龄最大的接近 90 岁,最小的在 60 岁以上,这些老同志思想开朗,工作认真,态度积极,只要是每周三下午书画活动时间就早早开门就位,认真的阅读或练习书法绘画,有的学楷书,有的练草书,以老带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他们认识到书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我们祖先创造的独特的艺术杰作。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以书画作为衡量一个读书人的标准之一,一个知识分子也以自己掌握书画技艺而自豪,唐·张怀瓘《书断》中记载 " 邈邈苍公,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璨若星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生人盛德,莫斯之美,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可惜近年来,因多种原因使这一国粹弘扬的不够。 我们是中医药院校,也是继承中华民族的国宝。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的一项事业,带头掌握发展中华的传统文化,是责无旁贷的事情,学习祖国医学者,首先应学好书法,国外的孔子学院已朝这个方向努力。我国的书法、绘画是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华,它不仅是记录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人文、生活的一种工具,更是人类在各个时期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整体反映。纵观世界各国有各国的文字特点,但把文字作为一种艺术品相互欣赏,惟我汉字书法,这反映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文明。这种文字横竖有序,结构有法,我们一定要珍惜,要继承。现今世界各地都在学习中华文化,相继派人到我国学习书法、绘画,足见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敬仰和崇拜。 启功先生在他的《书法概论》中提到“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一,它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具有使用价值,也是一门独放异彩的艺术,而富有欣赏价值,书法是文字的书写,文字是美的加工,汉字书法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升华”。 书画协会的老师们,每逢在校方举办书画展览时,都将自己的精品奉献于公众,供全校师生欣赏。他们不但自己学习提高,而且还为我校的子弟开办暑期书法学习班,使孩子们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家长们积极配合,每期开班学习时,孩子和家长们蜂拥而入,争先恐后地占座位,认真听讲练习。经过两期的学习,孩子们对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家长们也为孩子们购置相应的工具在家练习,现在经过学习的很多孩子已初步掌握一些书画的初描。2015 年我院的百花奖文艺汇演时,书画协会老师们还把书画艺术搬上了舞台,在舞台上书写绘画,相应的配合古诗词朗诵和古乐的伴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誉。 书画是一种文化和艺术,更是一个知识文人的文化内涵反映,从古至今,中国民族的书画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相应的创造出了许多和社会相匹配的艺术形式。从古老的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到行书、草书等,巧妙的将这一线条艺术符于社会相应的气息。 今天中华民族空前强大,祖国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社会影响力也空前提高,中国梦也在逐步的实现。书法艺术也是其中之一。愿我校的广大师生伸出双臂承接这一国粹,埋头苦练。使这一东方艺术精品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 田径运动会掠影

    摘要:田径运动会掠影 ▲ 男子10000米

陕西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3936次访问,全刊已有985052次访问